会议专题

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学应答和疗效关系的研究

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s)是人体内最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更重要的是DCs能够协调人体天然的免疫应答(innateimmunity)和特异性免疫应答(adaptiveimmunity)功能,发挥抗病毒作用.外周血DCs根据其表型、形态和功能特点至少分为mDCs和pDCs.其中,mDCs主要发挥抗原提呈作用,能分泌大量的IL-12;pDCs是人体最主要的干扰素产生细胞,在人体受到病毒攻击时能立即产生大量的IFN-α,激发机体天然免疫应答,并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产生,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病毒性疾病如HIV引起的艾滋病、HCV引起的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pDCs数量和功能下降,并且与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急慢性乙肝病人外周血pDCs的数量和功能均有明显下降,但这些研究并未阐明DC亚群水平与HBV感染疾病进展的关系,其下降的原因也不清楚.此外,IFNα是治疗慢性HBV感染病人的主要药物之一,但为什么只能在25%~40%的病人产生应答尚不清楚.虽然有初步的研究提示,IFN-α应答者比不应答者有更高的肝内CD8T细胞反应和更强的IL12诱导的Th1细胞反应.不过,迄今为止对于慢性乙肝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免疫学特征,特别是干扰素治疗过程中DC亚群的动力学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疗效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还未见报道.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开展了研究.

α-干扰素 乙型肝炎 免疫学应答 肝脏疾病

王福生 张政 张玲霞

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生物治疗研究中心,100039

国内会议

第五届全国肝脏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

大连

中文

158-159

2006-05-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