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胺参与渗透胁迫诱导的ABA信号转导途径
渗透胁迫12h,小麦幼苗根部脱落酸(abscisicacid:ABA)和游离态腐胺(freeputrescine:fPut)水平都显著上升,ABA的生物合成抑制剂钨酸钠(tungstate:T)抑制ABA的生物合成也明显抑制fPut的合成;fPut的生物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D-Arginine:D-Arg)抑制fPut的生物合成而不能抑制ABA的合成,说明fPut的合成受ABA的调节,而ABA不受fPut的影响.D-Arg抑制fPut生物合成的同时也部分抑制了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和依赖NADPH氧化酶的O2·-的产生,外加Put可以逆转D-Arg对此三者的抑制效应,这说明fPut可以正调节质膜NADPH氧化酶的活性;而质膜NADPH氧化酶的抑制剂二苯碘(diphenyleneiodonium:DPI)、咪唑(imidazole:I)和吡啶(pyridine:P)以及钙离子螯合剂EGTA、钙离子通道抑制剂LaCl3和异博定(verapamil:V)都明显抑制fPut的水平,说明H2O2和钙离子也正调节fPut的合成.以上这些结果表明,在前人研究的渗透胁迫诱导的从ABA→质膜NADPH氧化酶→O2·-→H2O2→钙离子的信号转导的过程中,fPut通过调节NADPH氧化酶的活性而参与其中,并且H2O2和钙离子与fPut之间可能存在着交叉对话(cross-talk).
植物学 渗透胁迫 多胺 信号转导 游离态腐胺 脱落酸 小麦
刘怀攀 刘天学 李潮海
河南省作物生长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95号,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450002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3-9
2005-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