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近代中医防治传染病重大创新之一--对”猩红热”病的认识与防治

”猩红热”病在中国流行大约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了,近代则是该病流行最猖獗的时期,医籍史书对它有过详细记载.如今,猩红热已属于一种可治、较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在上个世纪上半叶,人们一提起”猩红热”便会谈虎色变,以其病情危重、致死率高成为当时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我国中医界人士奋起迎战,从面对该病不知所措到逐步认识疾病本质,并且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法及预防方法,曾挽救了无数人民的生命,在近代疾病防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猩红热”中医称”烂喉痧”、”疫喉痧”、”烂喉丹痧”等,民间俗称”疫喉”、”番痧”.”猩红热”这一西医名词,是一代学者丁福保于1909年翻译日本医书从日文移译而来的.本文探讨”猩红热”病的中医防治,一、对猩红热的初步认识,二、猩红热的起源和流行,三、猩红热病诊疗方法的发展与完善.

猩红热 传染病 中医防治 医籍史书 烂喉痧

余永燕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91-395

200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