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北干流放淤工程对禹潼河段滞洪作用影响初步分析
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简称禹潼河段)为游荡堆积型河道,河势变化频繁.禹门口为该河段最上端的控制性峡口,黄河出禹门口以后,变为游荡宽浅河道,河段滞洪削峰作用对洪水过程的坦化影响很大.随着小北干流工程的逐步实施,黄河龙门潼关河段两岸滩地持续淤积,主河槽与滩地高差变大,该河段河槽逐渐从宽浅游荡型河道演变为窄深的相对稳定型河道.由于河道形势的变化,河段对洪水的滞蓄作用也会有所变化.本文根据三门峡改建后的多年实测洪水资料,分析不同量级洪水时禹潼河段对洪水的削减作用,对小北干流放淤工程实施对该河段滞洪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黄河小北干流 放淤工程 禹潼河段 滞洪作用 滞洪削峰
贺顺德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郑州,450003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178-180
200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