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伤寒论》《金匮要略》痰饮瘀血致病理论探析

痰饮和瘀血皆为病理变化的产物,又为致病因素.痰饮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又加之寒热、气火等原因,影响了津液的正常输布和运行,使津液凝聚变化而成.一般将稠厚的叫痰,清稀的叫饮,合称为”痰饮”.瘀血多由于气滞或气虚,使血行不畅而凝滞,或因外伤及其它原因造成的内出血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等因素而形成.瘀血形成后又会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成为气滞血瘀的原因,气滞血瘀则津液运行障碍又会形成痰饮,当痰饮停积又影响气机不畅或耗伤气血,使气滞或气虚而致瘀血形成.以致病特点言,痰病虽广泛,其临床表现,即指一般咯吐之痰,又指所引起某些特殊症状的原因.但痰饮和瘀血常随其所停积瘀阻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病证,且常相互兼挟致病,使病情错综复杂.可见痰饮、瘀血在形成与发病上常相互影响.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以下简称<伤寒>、<金匮>)中对痰饮、瘀血有相当论述,提出了其致病的基本理论及辨治方药等.为了使痰饮、瘀血在致病理论方面有一个较清楚完整的概念,兹就仲景痰饮,瘀血致病理论作以探析.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痰饮 瘀血 病因病机

张玉英

陕西中医学院,712083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仲景学说讨论会

哈尔滨

中文

72-75

2005-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