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淤地坝建设的黄河中游泥沙粒径变化分析
本文以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及(简称河龙区间)四大典型支流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和三川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施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前后泥沙粒径的变化,认为: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龙区间粗泥沙占比、淤地坝减沙量和拦减粗泥沙量均呈下降趋势,淤地坝拦减粗泥沙量的时效性较为明显.龙门水文站实测泥沙粒径有着明显细化的趋势.②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皇甫川、无定河、三川河流域泥沙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均有细化的趋势;窟野河流域泥沙中值粒径也有细化的趋势,但平均粒径却呈波动增大趋势.③黄河中游部分支流及干流水文站控制流域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后,绝大部分流域泥沙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同时变小,泥沙明显变细.④淤地坝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不仅具有减沙作用,还具有明显的”拦粗排细”作用.减少黄河粗泥沙的重点支流应首选窟野河和皇甫川.
淤地坝 黄河中游 水土保持 泥沙粒径
冉大川 郭宝群 马勇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450003;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郑州,450004 黄河水利委员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天水,741000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267-271
200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