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黑河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经过对黑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规律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因受降水、冰川融水、地下水三种类型混合补给,年际变化幅度较小,Cv值仅0.16,是我国西部河流径流变化相对稳定的河流,有利于水资源的利用.各年代径流量的变化情况是:20世纪50年代为平水(正距平),60年代为平水(负距平),70年代为平水(负距平),80年代为偏丰,90年代为平水(正距平),各年代平水年出现的几率最大.但是,径流的年际过程常呈现出持续性变化,表现为丰水年组和枯水年组交替出现,丰枯年组出现的时间既不相等,数量也不重复,最长的枯水段出现在1960~1979年之间.径流的年内分配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水热同步,是农业灌溉非常优越的条件.但春季来水较少,(4~5月)来水量仅占年来水量的11.8%,这一时节正值农田苗水春灌时期,用水量非常大,经常出现卡脖子旱,用水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径流过程的这种不规则的长期变化,一方面是大尺度大气环流特征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区域性径流长、中、短周期变化的结果.根据莺落峡站60年实测径流资料,分别用周期波外延逐步回归耦合模型和灰色GM(1,1)拓扑预测模型建立了该站径流长期预测模型,并对未来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过去60年水资源总量的总体趋势在波动中缓慢增大,未来15年其总体趋势仍将继续缓慢增大,但是,趋势方程的斜率由0.545/10年下降到0.138/10年;2005~2010年出山径流量可能略小于多年均值(估计在-4%左右),2011~2020年出山径流量将大于多年均值(估计在6%左右),径流的这种演变趋势为该流域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针对黑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与生态环境恢复建设的问题,从保护源区生态环境,水资源统一管理,绿洲内部结构的改造完善,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促进水资源利用市场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水资源利用 生态环境 黑河流域 环境保护

胡兴林 赵资乐

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兰州,730000 黄委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兰州,730030

国内会议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

乌鲁木齐

中文

728-733

2005-08-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