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庄海4×1进海路设计优化分析

关家堡地区主力油藏构造位于关家堡东潮间带至1.5m海图水深区域,距离岸边约5km,采用修进海路在端头建人工井场、在井场上钻井采油、并通过进海路上管线进行油气集输的海油陆采模式是该地区勘探开发行之有效的途径.庄海4×1进海路的修建就是要将海上的关家堡油田与陆地相连.庄海4×1进海路从河北省防潮堤向海内延伸4.6km,路面宽5.0m.进海路经过海域水深变化大,地基软,表面为流塑状淤泥,环境条件更为恶劣,进海路修至该处,其工程设计与施工的难度很大.采用通常的土筑海堤根本无法修到该海域;如果采用抛石斜坡堤结构,进海路的断面大,工程费用高.因此该工程采用的是在庄海2×1进海路先导性试验工程中验证可行的新技术--”桩板+毛石”结构.该结构形式的进海路具有”施工周期短,工程综合造价低,维护费用低”等特点.然而该技术是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和设计理论,其设计理论、结构设计、施工工艺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优化和完善.

关家堡油田 人工井场 钻井采油 管线油气集输 施工工艺

张文洪 李健 谢燕春 杨振良 陈泽

中油管道工程天津分公司 大港油田滩海勘探开发公司 山东通途公司

国内会议

第十届渤海湾浅(滩)海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研讨会

大连

中文

417-420

200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