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冰雹形成机理探索

”穴道”理论认为冰雹云中存在冰雹形成和长大的”穴道”.本文以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及毗邻地区常诱发冰雹灾害的东移短小切变线天气过程为研究背景,采用三维冰雹云分档模式,用MM5V3中尺度气象模式提供冰雹云模拟研究所需的环境大气状况,模拟研究了各类冰雹形成和增长的过程,结果表明温度、云中上升气流、水平风速零线和云中各类水成物、各类冰雹质粒的空间分布满足”穴道”理论描述的配置区域是冰雹颗粒含水量的大值范围.同时显示出来了小冰粒子(D<1mm)、霰和雹胚(1mm<D<5mm)、小冰雹(5mm<D<10mm),在冰雹颗粒形成初期,在-50~-30℃高空,存在另外一个大值区域,两个大值区域中间有明显的分割,表明了两个区域形成的微物理机制不同,证明了冰雹云中的”穴道”是冰雹形成和长大的有效区域,因此”穴道”区域也是人工防雹消雹的主要区域.

青藏高原 三维冰雹模式 中尺度数值模式 穴道理论 冰雹云 人工防雹消雹

康凤琴 张强 马胜萍 乔艳君 郭学良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20 兰州气象学校,730021 兰州市气象局,兰州,73002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31

国内会议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贵阳

中文

319-329

200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