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XRF在古陶瓷断源断代无损分析中的应用
古陶瓷的断源、断代一直是古陶瓷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目测,从古陶瓷的器型、纹饰等艺术考古的角度确定不同时代、窑口产品的差异外,目前现代自然科学技术应用于古陶瓷的鉴别主要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热释光技术和成分判别法.本文将主要讨论成分判别法在古陶瓷断源断代中的应用.利用化学组成来进行古陶瓷的鉴定研究已具有相当长的历史,早在19世纪50年代,奥地利J.E.Wocel首次提出文物的制作年代与产地可能与其成分有关,而在1895年,美国哈佛的Richards就应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之邀,对雅典古陶瓷进行过化学分析,发现其化学组成具有有趣的一致性”1”.在中国,如周仁、李家治等人在上世纪60年代初对陕西张家坡西周居住遗址陶瓷碎片进行了系统的主、次量化学组成分析,发现其化学组成与”北方青瓷”有很大差别,而相似于安徽屯溪出土的西周陶瓷碎片,表明张家坡陶瓷碎片和屯溪西周陶瓷碎片可能都是在南方烧造”2”.在这个期间,古陶瓷的元素组成分析主要依赖于化学分析法等有损测试手段.随着古陶瓷科技研究的逐步深入,一些现代核分析技术如X荧光分析、中子活化分析、原子光谱分析等方法开始应用于古陶瓷的科技研究领域,除了主次量元素分析外,古陶瓷微量元素化学组成的研究也成为可能.尤其是针对古陶瓷这种特殊的测试对象,由于其稀有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别是对珍贵整器的测试鉴定,使得能对古陶瓷主、次及微量元素组成进行无损分析的X荧光分析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EDXRF在古陶瓷断源断代无损分析中的应用.
EDXRF 古陶瓷 无损分析 陶瓷科学
吴隽 李家治 吴瑞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200050,中国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502-507
2005-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