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电熔窑
自从1902年德国弗尔克(Voelker)利用离子高温导电取得玻璃电熔技术专利后,世界上就揭开了玻璃电熔的一页.在1920-1925年间瑞典、挪威先后将电熔窑投入生产后,玻璃电熔就正式进入了工业领域.由于它独特明显的优越性,很快被大家接受.发展迅猛,遍及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电源丰富,电价低廉的地区和生产特种难熔的制品时.进入廿一世纪后,更成为玻璃熔窑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国内采用全电熔窑巳廿余年,巳能自主设计建造,自主操作运行,开发了许多产品,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在结构设计和操作控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同志更不求甚介,处在”求其然,而不求其所以然”的状态.故有必要对其实质进行再认识,再探讨.一、全电熔窑内部加热与火焰熔窑表面加热有哪些实质性的区别.二、全电熔窑的研究核心.三、电极间玻璃液电阻的计算或测定.四、全电熔窑内电场的模拟研究.
全电熔窑 玻璃电熔 玻璃熔窑
孙承绪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200237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6
2004-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