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水开发的环境效应 --以徐州市为例
赋存于寒武系和奥陶系灰岩中的岩溶水是徐州市的主要供水水源,市区共有527口水井开采岩溶水,日开采量达35000m3.岩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面积逐年增加,这增强了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诱发了诸如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地下水污染和岩溶塌陷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在枯水期某些地段的地下水埋深已达100m,有66口超采水井报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得包气带厚度发生了变化,从而影响化学环境,改变了地下水中主要成分的物理和化学组成.岩溶地下水中Ca2+,Mg2+,NO3-,SO42-和Cl-含量明显增加,大部分水井总硬度(以CaCO3含量表示)逐年增加并超过饮用水标准.点源污染和沿河的带状污染导致水质恶化.地下水位的剧烈下降导致上覆土层的浮托力突然消失,造成7处岩溶塌陷,形成17个坑,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美元.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更加严格立法和加强保护措施.
岩溶地下水 地下水开发 环境效应 水质污染
韩宝平 刘喜坤 朱雪强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国内会议
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分论坛暨西部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
乌鲁木齐
中文
441-446
2005-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