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掺银硅酸盐玻璃的光谱学特征

通过离子交换法将银离子引入白硅酸盐玻璃和绿硅酸盐玻璃,利用光致发光(photoluminescence-PL)和光吸收(opticalabsoption-OA)谱研究银离子的团簇化、成核和生长.由于白硅酸盐玻璃不含二价铁离子,因此,只有在高温长时间热处理才能在白玻璃中形成一定量的银纳米颗粒,在较低温度或较短时间热处理条件下,银纳米颗粒体积分数非常低,以致样品不能形成共振吸收峰.在这种条件下,样品中会形成大量银的小原子团簇.在绿玻璃中,氧化铁含量较高,被引入玻璃中的银离子大部分被还原成中性银原子,因此,在绿玻璃中能够生成大量银纳米颗粒.在相同的热处理条件下,如果离子交换温度相同,延长离子交换时间有利于在绿玻璃中引入较多的银离子,进而有利于在绿玻璃中形成高体积分数的银纳米颗粒.随着银体积分数增大,共振吸收峰红移。

光致发光 光吸收谱 银团簇 银纳米颗粒 离子交换法 硅酸盐玻璃

杨修春 陈爽 杜天伦 熊定邦 赵景泰 黄文旵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上海,200050

国内会议

第四届全国纳米材料会议

山东烟台

中文

107-112

2005-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