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高海拔地区ARDS护理体会30例

高海拔地区ARDS是在平原ARDS病因病理相同基础上受海拔梯度上升、氧分压梯度性下降、高原环境暴露等因素影响启动了全身系统器官内分泌轴系应激、炎性介质网络等对ARDS所产生的分子叠加作用,从而使病理变化、临床症状、血气参数出现比平原更显著的差异,此种差异在海拔1500米即已出现,海拔愈高,变异愈显著.高海拔地区因低压低氧及高寒诸多环境因素的ARDS与平原地区相比,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高海拔地区ARDS患者的护理与平原地区相比,更具有特殊性.我们自1998年~2005年收治ARDS患者30例(根据1998年<中国西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断标准专题研讨会))确定的兰州地区诊断标准),现报道临床资料,护理措施,心理护理体会。

ARDS 高原地区 氧分压 病理 诊断标准 临床护理

赵宏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胸外科,甘肃,兰州,730030

国内会议

首届全国危重病急症与多脏器功能障碍高原与平原学术会议

兰州

中文

125-126

200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