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地景保育的观点探讨大油坑停采矿区之再造利用

大油坑地区早期的采硫工事是将由地下喷出的高温高压硫气水蒸气混合气体导入铸铁管予以凝集,再使硫气液化后,再倒入铸铁斗内使之冷却固结,形成天然硫磺.因此,大油坑矿区早期在开采硫磺时,并不需要开设露天式或坑内采矿场,也不需要使用炸药进行爆破采掘的工作.本区早期采硫的喷气孔有3处,都位于火山爆裂口内.又根据大油坑停采矿区早期开采业者的景观维护计划书内容来看,大油坑停采矿区”乃是位于火山爆裂口内,周围都是由陡峻火山岩构成,而且处处有喷出高温高压的有害瓦斯及水蒸气,系为草木不毛地热蕴藏地区,实无法实施水土保持计划及植生绿化,则只能维护现在环境及特殊景观而已……”.另外,”本区无产出废土石,则无需筑造舍石场,因此也无舍石场绿化问题”.由此可推断,当大油坑采硫矿区在结束开采活动时,并未有完善的绿化工程来进行环境的整复.又在早期业者的开采计划书(环境评估项目)中,也特别提到大油坑景观优美.尤其是特殊的喷气孔、温泉等后火山活动,可作为地球科学教育良好场所.此外,根据有关本区的各项研究报告,也常提到本区景观的特殊性,并多方建议作为户外教学的场所.大油坑的采矿权目前属于阳明山国家公园管理处,并已划为游憩区(游十).鉴于国家公园设立的宗旨是为了保护自然景观、野生物以及人文史迹,因此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对于大油坑基地环境的开发或再利用,都必在尊重自然的原则下进行.当然,调查基地资源要特别了解基地资源的潜力和环境限制,同时在发挥潜力和遵守限制的原则下,提出对基地冲击和环境最小破坏的规划构想.本文从地景保育的观点探讨大油坑停采矿区之再造利用.

地景保育 采矿区 自然景观 地貌

许玲玉

台湾大学地理环境资源研究所,台北,106

国内会议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暨丹霞地貌研讨会、海峡两岸地貌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广东韶关

中文

307-312

2004-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