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甘肃张掖马蹄寺丹霞地貌本体地层中的沙漠沉积及其意义

甘肃张掖马蹄寺景区(曾名青松丹峡流寓)”1”,位于张掖市以南约60km处的祁连山中段北坡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图1),集佛学石窟艺术、祁连山高山森林草原风光及丹霞地貌景观于一体,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如今该景区面临严重的洞窟文物保护问题,突出表现在丹霞地貌岩壁垮塌、壁画受损等方面.丹霞地貌本体地层的成因性状是景区、洞窟文物保护需要了解的一个基本问题.该丹霞地貌的本体地层主要是一套巨厚层红色砂岩组成.1980年甘肃地层表”2”、1989年甘肃省地质图”3”将其划为渐新统,认为其时代和岩相与阿尔金山北麓肃北县铁匠沟剖面的白杨河组相当,为山麓-河湖相沉积.但作者观察发现,该套地层含有较多沙漠相沉积,因而在洞窟文物保护、地层学及古环境等方面都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介绍了甘肃张掖马蹄寺丹霞地貌本体地层中的沙漠沉积及其意义.

甘肃 张掖马蹄寺 丹霞地貌 地层 沙漠沉积

李孝泽 董光荣 陈发虎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暨丹霞地貌研讨会、海峡两岸地貌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广东韶关

中文

279-283

2004-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