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内陆湖泊与大冰盖问题
长期以来,不断有学者将青藏高原腹地的湖群看作青藏大冰盖作用的证据.早在1906年,Huntington等就倾向于认为西藏广泛的湖盆低地都是冰川作用形成的”1”.1930年,Trinkler也认为许多湖泊形状像冰川侵蚀造成”2”.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科学家Hinic认为,早在第四纪时整个西藏高原都被连绵一片的冰雪所覆盖”3”.王明业等”4”认为西藏高原4200m以上地区古冰川遗迹相当普遍,在第四纪高原上存在大冰盖.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学者Kuhle极力倡导青藏高原MIS2大冰盖观点,将高原湖泊作为冰盖存在的重要证据”5~7”.韩同林将青藏高原湖泊作为早更新世大冰盖作用的证据”8”,认为高原广泛的湖盆是由于冰盖挖蚀而成.这些观点受到很多学者的重视”9”.最近几年,欧美学者对末次冰期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和劳伦泰大冰盖研究进展很大,Dykea等”10”,根据湖泊长轴定向特征,冰川擦痕、蛇形丘等证据,研究冰川的动力学特征,以矢量线形象地标注了劳伦泰大冰盖的冰体运动路线,成功地确定了冰流的流向.号称千湖之国的北欧芬兰,其湖泊的定向性是非常明显的.青藏高原古冰川遗迹分布比较广泛,郑度等1990撰文指出,20世纪60~70年代的考察中,在青藏高原广大地区没有发现大冰盖的证据.相反,在末次冰期高原西北部甜水海古湖一带有眼子菜生长,东部有砂楔及大型多边形土等化石冰缘现象,都表明大冰盖并不存在”11”.郑本兴和李吉均对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研究认为,即使在海拔4500m以上地区,第四纪古冰川仍然以极高山为中心,多为山谷冰川及冰斗冰川,局部有冰帽发育,仅在东部有小型冰盖分布”12,13”.本文试图对青藏高原湖泊的走向进行统计研究,以查明其是否具有定向性和指示冰流的特征,从而借此对大冰盖问题进行探讨.
青藏高原 内陆湖泊 大冰盖 地貌
唐述林 周尚哲 康建成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州,510631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29
国内会议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暨丹霞地貌研讨会、海峡两岸地貌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广东韶关
中文
32-34
2004-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