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台湾中部大肚溪下游阶崖地形之探讨

地震与断层作用相互关连,尤其是地壳浅震更为密切相关,规模大的地震常导因于活动断层的再活动而发生,并在地表造成明显的地震断层破裂现象.1999年台湾中部地区集集大地震伴随车笼埔地震断层发生,使得活动断层的调查以掌握其分布与特性成为台湾地区地震研究及防灾刻不容缓的议题.清水-彰化断层位于台湾中部麓山地带之西缘,由于近代没有活动纪录,又未经槽沟开挖等地球科学方法验证,至今仍被台湾中央地质调查所”1”列为存疑性的活动断层,各方一直努力找出其正确位置和活动周期.对于研究了解活动断层的位置及相关特性,较常利用的方法可归纳为:遥测及航照地形判释、地表地质调查、地层分析、构造分析、地球物理化学机制分析、槽沟探查及史料研究等.这些方法中,以遥测及航照地形判释的方法最为简便.日本活断层研究会”2”与石再添等”3”所建立的准则提出活动断层存在的地形特征,包括:线状构造、构造崖、构造洼地、构造隆起及水平断错地形等.本文利用航照判释和野外考察等方法,配合活动断层地形和人文发展观点,来探讨大肚溪下游清水断层和彰化断层间阶崖地形的特征.

台湾 阶崖地形 地貌

杨贵三 林志重

彰化师范大学地理学系,彰化,500

国内会议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暨丹霞地貌研讨会、海峡两岸地貌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广东韶关

中文

11-15

2004-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