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山脉的地形特征--以台湾山脉为例
蓬莱运动的弧陆斜碰撞使得台湾造山带的山脉呈现崩塌(北部)、均衡(中部)和成长(南部)等3个不同演育阶段的地形(图1),河流水力侵蚀模型(stream-powerincisionmodel)与基岩河道的河流纵剖面拟合分析的结果显示,台湾均衡山脉的范围北界约在兰阳溪(东部)与大安溪(西部)附近,南界约在乐乐溪(东部)与老浓溪(西部)附近,其S-A关系图呈现直线关系,而河流纵剖面拟合主要以指数函数为主(图2).高程积分值(HypsometricIntegral,HI)的分布与台湾地体生成的时序相关,除了最晚生成的平原区是因其冲积平原的性质而造成HI值的升高外,整体趋势是中央山脉地质区相对于其两侧的海岸山脉与西部麓山带早生成,其HI值相对较高,而西部麓山带北段的HI值又比南段的高,暗示西部麓山带的北段比南段早生成.此外,HI值在台湾西部海岸平原的分布形态显示,北港高区的影响不仅造成台湾西部前陆褶皱逆冲带的发展,也造成近期台湾西部海岸平原沉积物的变形.此外,对于一些较小且近期内才形成的构造,如台南背斜、中洲背斜、八卦背斜、大肚背斜等,其皆造成局部高程积分值偏高的现象,而大湾向斜则造成局部高程积分值偏低,显示高程积分可用来侦测局部的构造变化.本文进行了介绍.
均衡山脉 地形特征 台湾山脉 地貌
宋国城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地理学系,高雄,802
国内会议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暨丹霞地貌研讨会、海峡两岸地貌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广东韶关
中文
5-7
2004-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