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藏高原隆升问题

近10年的基本成果青藏高原隆升是一个当今地球科学的热点问题,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搜集到不同的资料,从而提出各自的观点,加之青藏高原面积广大,许多地方人迹罕至,因而要得出众人一致的结论是不容易的.8年前在广西大化召开的全国地貌和第四纪学术会议上,本文作者写了一篇短文,名为”青藏高原隆起的3个阶段及夷平面的高度和年龄”,首次提出岗底斯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和青藏运动的概念,把它们的发生和新生代地球的3次变冷联系起来,认为分别发生在36Ma、15Ma和3Ma左右,3个运动的间歇期间则发育2级夷平面,分别叫做山顶面和主夷平面.主夷平面基本是在中新世形成的,上新世初发生新的隆升,气候也变得更干,因而,在主夷平面之下发育一级山足剥蚀面,某些地方形成宽谷面.青藏运动是青藏高原隆升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红色盆地沉积代表的低地和气候炎热的环境结束,山麓地带广泛沉积典型的扇形地砾石层,即内陆磨拉石建造.一些新的山前或山间断陷盆地形成,接纳新的湖相沉积.与此前的第三纪红色湖河相沉积不同,上新世末和第四纪初的湖盆沉积失去红色,如华北的泥河湾、三门系、临夏的东山古湖、昆仑山垭口的羌塘组都是灰色和黄色,是在一种相对冷湿的环境下形成的.这和北半球进入冰期,气候恶化是完全一致的,相应地华北的三趾马动物群灭绝.青藏高原经历了3.4Ma、2.5Ma及1.7Ma青藏运动A、B、C3幕的隆升之后,基本形成了现代轮廓,达到了海拔2000m以上的平均高度,因而激发了现代意义的东亚季风,特别是强大的冬季风,黄土开始堆积并最终形成黄土高原,长江和黄河也都主要是在青藏运动后形成的.青藏高原周边水系的年轻性是青藏高原隆升十分年轻的具体反映,主张青藏高原很早隆升的理论是克服不了这个客观障碍的.如前所述,青藏运动造就了青藏高原的基本轮廓,但高原的现代面貌并未形成,研究证明,发生在1.2Ma~0.6Ma之间的昆仑-黄河运动(简称昆黄运动)十分重要,使高原的平均高度隆升到了3000m以上,山地则更高,从而有大面积的山体耸入冰冻圈,为冰川发育创造了条件.迄今为止,青藏高原没有发现超过0.7Ma的古冰碛(希夏邦马冰期年龄待定),一般发现了3~5次冰期,这也是青藏高原隆升年轻性的佐证.本文进行了介绍.

青藏高原 隆升 地貌 地球科学

李吉均

兰州大学教育部西部环境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97

国内会议

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会议暨丹霞地貌研讨会、海峡两岸地貌与环境学术研讨会

广东韶关

中文

1-4

2004-0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