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苎麻性别变异体的研究

本研究用苎麻性别变异体雌性系GN,雄性系SF,无花系FL,雄性不育系MS1和MS2等为材料,对其光温反应特性,性别决定和表达机理,开花调控方法,遗传规律和产量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在8-9小时的短日照处理条件下,与它们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的表现相比较:GN仅开雌花,但成花量减少;SF除开少量雄花外,还开了极少量的雌花;FL始终未开花;MS1和MS2的表现基本是一致的,稍有不同的是雄花花序数减少.诱导苎麻开花的最关键因素是短日照,而不是温度.此外,随着日照长度的缩短,苎麻雌花/雄花的比率呈提高的趋势,但成花量将会减少.苎麻性别变异体自身遗传特性是影响性别表达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短日照和植物激素及化学药物等.短日照能增大雌/雄性别比率;植物激素及某些-化学药物能促进或抑制雌花或雄花的发育.100ppm的GA有较好的诱导雄花的效果,成功地诱导出了GN和FL的雄花.硝酸银能诱导出GN少数植株极少的雄花.300ppm的乙烯利有较好的诱导SF开雌花的效果,但对FL没有诱导效果.嫁接能诱导GN开雄花,SF开少量雌花,恢复雌雄同株异花;诱导FL开雄花,使FL成为雄株.嫁接不能改变MS1和MS2的雄性不育特性.MS1和MS2的雄性不育性状是由一对隐性核不育基因和相应的细胞质不育基因协同控制,其遗传服从孟德尔遗传规律.雌性系和雄性系的遗传可能由多对隐性基因控制,具有加性效应,属于数量性状.与性别表现正常的苎麻品种(系)相比,除FL外,其它各苎麻性别变异体在株高、茎粗和鲜皮厚等产量性状上没有明显的差异.

苎麻 性别变异体 性别表达 基因调控 遗传规律

喻春明 熊和平 郭运玲 唐守伟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205

国内会议

中国作物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310-320

200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