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瓜低温弱光耐受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的主要进展

本文选择低温弱光抗性水平不同的欧洲温室型、欧亚杂交型、华北温室型、华北露地型黄瓜(CucumissativusL.)的1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光合代谢为切入点,开展苗期光合速率、光补偿点、rubisco酶活性和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曲线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单一偏低温和偏低温弱光协效应未明显伤害光合系统,而临界低温可能伤及PSII;偏低温和弱光组合时,弱光对黄瓜幼苗的影响起主导作用,弱光与临界低21温组合时,临界低温起主导作用;偏低温弱光(单一弱光)下的叶面积增长量和临界低温下的冷害指数可分别作为评价黄瓜对偏低温弱光(弱光)耐受性和临界低温耐受性的比较稳定可靠的指标,据此设计了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用117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以弱光下叶面积增长量为指标进行弱光耐受性评价并以RAPD、AFLP、SSR分子图谱为基础,通过区间作图,检测到5个与黄瓜弱光耐受性有关的QTLs.采用mRNA差异显示银染技术克隆得到黄瓜冷敏型品种”津研4号”低温锻炼中特异表达基因的cDNA克隆(ccr18),其大小为639bp.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或低拷贝形式存在.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它与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染色体ⅣBAC库中的F14P3基因组序列具有88﹪的同源性.

黄瓜生理 低温胁迫 耐受性机理

王永健 张峰 许勇 陈青君 张海英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国内会议

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长沙

中文

504-511

2005-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