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SSR标记对伊犁河谷野杏种群遗传结构的分析
本文用8对来自桃的SSR引物研究了新疆伊犁河谷三个野杏居群81个类型的群体遗传结构.多态性带百分率在居群水平上平均为82.4﹪,平均每个位点多态性带高达19条.这一结果表明来自蔷薇科其他同科物种的SSR引物在野杏中有较高的多态性和理想的通用性.内氏遗传多样性指数(He=0.287)和香农指数(I=0.458)表明:作为一个野生种群,伊犁天山野杏依然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基因分化系数(Gst=0.137)和杂合基因多样性比率(Fst=0.164)显示伊犁野杏的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83.6-86.3﹪).基于Gst推导出野杏居群间存在着中度的基因流(Nm=2.684),这种适度的基因流可以降低野杏种群的再分化,同明说明居群内现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对遗传漂变并不敏感.Mantel检验显示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显著相关,说明地理距离是影响野杏基因漂移的最大障碍,花粉被风传动被认为是伊犁野杏种群长距离基因迁移的主要方式.类型间和居群间的聚类分析表明新源居群与巩留居群间具有较高的遗传一致性,且二居群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指数,在当地生境下树体生长良好,故应考虑将二居群纳为一体优先进行原位保护.
新疆野杏 植物群落 遗传结构
何天明 陈学森 许正 高疆生 林培钧 刘文 梁青 孟和巴图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泰安,271000 伊犁野果林研究与发展中心,伊宁,835000 塔里木大学,阿拉尔,843300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21-131
2005-11-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