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梅雨锋上小扰动涡串发生演变分析
利用密集的地面观测资料和高分辨的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1999年6月22-24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过程.分析发现:江淮梅雨锋上,有时可并串多个弱小扰动涡旋而构成扰动涡旋族,暴雨过程可以是由一系列发生于边界层梅雨锋上的弱小扰动涡旋活动所致;扰动涡旋有时可以通过合并来增强涡旋环流,有时则局地消亡;有时也与地面实况低压槽或若干中尺度低压中心相配合;从边界层流场分析出22-23日共发生了10个小扰动涡旋,最终由一、二个扰动涡旋向上发展成中α尺度的低涡.小扰动涡旋的初始动力条件和触发系统与边界层内的中尺度辐合、低压倒槽、以及对流层低层的两支气流有关,一支是梅雨锋后部边界层内,来之于环绕更大尺度系统的偏东继而转成的东北大风,弱小扰动涡旋发生于边界层东北气流向南嵌入的顶端;另一支是梅雨锋前逐渐向涡旋上空靠近的强西南低空急流;由此构成明显的风速水平切变和垂直切变,引起涡旋发生初期,边界层内产生辐合区,对流层中低层造成辐散、低层正涡度呈柱状并增强、边界层和低层梅雨锋区和斜压性得到增强,涡旋得到发生发展;而没有降水相伴发生的扰动涡旋结构和特征上明显弱于有降水相伴的涡旋。
梅雨暴雨分析 中尺度数值模拟 小扰动涡旋族 γ中尺度 梅雨锋 扰动涡旋结构
翟国庆 王智 何斌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7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79-287
2004-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