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梅雨锋的结构特征及形成与维持
本文应用1998年6月中旬的观测(分析)资料,对1998年6月16~17日暴雨时段的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的形成与维持进行了诊断分析,确认了暴雨发生时期梅雨锋结构的一些普遍特征,如,在对流层低层表现为θse锋而不是温度的强烈对比;梅雨锋区是一个低层正涡度带以及风和水汽的辐合带等.同时揭示了1998年6月暴雨时期梅雨锋结构的典型特征,即:锋区从近地面可伸展到600hPa层(一般认为梅雨锋只存在于800hPa以下),近乎垂直、略向北倾;锋区900hPa以下是一个大气弱对流不稳定区,向上气层变为潮湿中性直至400hPa,等θse线基本上呈垂直分布;锋区斜压性相当弱等.文章指出,出现强降水时的梅雨锋结构已经变性或者说它是介于温带锋面结构和ITCZ结构之间的副热带锋系结构.分析还认为,在强盛的南海季风涌和频繁的西风带扰动组配的大尺度有利背景形势下,低层空气的水平运动和地转偏差风对”98梅雨锋的形成和维持有明显的正贡献.
梅雨锋 结构特征 成因分析
王建捷 陶诗言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37-443
2004-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