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MM卫星对层状云中微尺度结构和人工增雨可播条件的观测分析研究
本文应用TRMM卫星的测雨雷达(PR)和微波成像仪(TMI)对1999年4月11日移经河南的一次冷锋--气旋层状云系的探测结果,结合飞机云微物理探测(PMS)和地基714CD雷达等多手段的综合观测,分析研究了不同性质层状云系中微尺度结构特征和人工增雨播云条件。结果表明,稳定的低槽冷锋层状云系降水场整体均匀,一般降水率在1mm/h以下,受倒槽气旋影响造成的混合层状云系降水场整体不均匀,一般降水率在1-10mm/h之间;层状云系降水场的立体空间结构也存在类似对流云降水的不连续降雨塔,但云体中下部相连,顶部有不同程度的起伏,呈现多层结构;TRMM观测冷锋云系云中四类水凝物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一般冷锋后部的液态云水最丰沛,常由锋前零散的多个较小云水团合并发展形成,这些分布不均的丰沛的过冷云水区(>0.1g/m3)是人工播云催化的有利的条件,其生命期一般有2-3小时、空间范围有20-100km不等.TRMM/TMI的观测对分析云系微物理完整结构明显优于飞机沿航线的一维微物理探测,但TRMM观测的云微理参量较机载PMS的观测值偏大,TRMM/PR观测的降水结构同地面714CD雷达观测的回波形状较一致.初步的分析显示,TRMM卫星在研究云系中微尺度物理结构、揭示人工播云条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潜在的价值.
人工降雨 云物理学 层状云 云层结构 增雨条件
周毓荃 孙照渤 胡志晋
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郑州,45000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中国气象科学院,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13-424
2004-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