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工防雹催化三要素模式研究

本文用三维弹性冰雹云催化数值模式对一例以冻滴胚为主的雹云用碘化银做了催化高度、催化时间、催化剂量和催化方式数值试验,详细的分析研究了催化防雹机理和催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催化部位、剂量和时间对防雹效果都非常敏感,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这三个参数要选取适当并做最优组合,即催化时间要及时,催化高度要适中,催化剂量要适宜.催化必须在适当高度,这个高度就是雨滴高含量区,也是上升气流极值高度;催化剂量必须适当,它与催化时间、催化部位和催化方式有关;催化时间必须及时,催化最好是在冰雹胚胎还未形成前或初始回波出现时及之后几分钟催化.抓住雹云发展早期催化,催化剂可较长时间存在于高含水量区,则会产生大量冻滴,不但效果好,还能节约大量催化剂.凡是催化效果好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点:催化使雹云中冰晶含量高、数量大,冻滴含量高、数量大,平均质量(或尺度)小.

人工防雹 催化防雹 雹云冰晶 雹云催化

洪延超 郭学良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北京

中文

63-77

2004-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