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TRMM PR和TMI对亚洲降水结构特征的分析

在区域气候和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云和降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云和降水是改变地气系统中水份循环的重要环节,并且云在降水过程中释放的潜热也是驱动大气环流的重要能源(Simpsonetal.1998;Taoetal.1993).研究表明降水可主要区分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两大类(Houze1993).因形成降水的微物理过程不同,这两大类降水具有不同的潜热廓线.另一方面,两种不同类型降水也反映了大气环流和层结等动力特征.因此,理解降水结构特征,如降水类型分布和降水垂直廓线(降水云中冰水垂直分布)等,可以使我们掌握降水云的动力和热力过程、微物理过程.从卫星反演地表降水角度而言,理解降水云结构特征可以改进降水反演方案,提高降水反演精度.因为利用卫星微波信号对地表降水进行物理反演的方法,需要降水云中的冰水垂直分布结构.研究已表明微波辐射亮温对云中冰水垂直结构十分敏感(KummerowandGiglio1994;Smithatal.1994;Evansetal.1995;FuandLiu2001).本文利用全球降水气候计划(GPCP)1980至2000逐月降水资料,并结合相应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资料,对亚洲季风降水的气候平均分布进行了分析,然后比较了1998、1999、2000年夏季TRMMPR探测的降水分布与GPCP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根据亚洲夏季降水气候分布特点,对亚洲十个代表性区域降水云的平均垂直结构及相应微波辐射亮温进行了分析.

TRMM PR TMI GPCP 亚洲降水结构 大气环流 降水云结构

傅云飞 李锐 刘国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合肥,230026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气象系

国内会议

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

北京

中文

99

2004-10-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