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萎缩过程中断面形态的调整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非协调性的变化,造成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严重淤积萎缩,过洪能力大大减少,从而形成了”小水大灾”效应.河道的萎缩主要表现在横断面形态的变化上,其中以河宽减少、河底高程升高、过水面积减少等为主要特征.本文依据物理模型试验和原型定位观测,系统分析了河道萎缩过程中横断面的调整过程,从而揭示了断面形态因子对河道萎缩的调整机制。
黄河下游 断面形态 河道淤积萎缩 主河槽 河底高程
侯志军 常温花 李岩
黄委会水科院,河南,郑州,450003 黄河山东水文水资源局,山东,济南,250100
国内会议
乌鲁木齐
中文
695-700
200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