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电视节目的新形态——时效性科普节目——对《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节目的思考
2004年10月25日至2005年2月8日,我国第21次对南极进行大规模科考活动;同时派出一支训练有素的探险科考队对南极冰盖”DOME-A”的最高点率先实施科学考察.”DOME-A”是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的地区(海拔4093米,气压相当于平原的5、6000米),气候极端恶劣.迄今为止,还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其展开过系统科考活动.此次科考如果获得圆满成功,将极大提升我国在南极事务上的发言权和影响力,缔造中国科技文明史上的又一次辉煌;同时也是全人类探索自然的又一壮举.为了向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即时报道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科技事件,我们两名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科技专题部的记者全程跟随科考探险队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在为期近4个月的科考活动中,我们把科考探险队挺进”DOME-A”的进程实时传回国内制作播出,在相隔13000多公里的空间距离上保证了节目的实时播出,100多天总计回传节目500分钟,制作专题50多期,播发新闻近30多条.节目播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人也对这次传播事件做了些思考,是否可以吸取其中的经验,拓展科普节目的思路.
时效性科普节目 海事卫星地面站 新闻节目拓展化 第一现场
李亚玮
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科技专题部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27-431
2005-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