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多普勒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室电极导线的植入
目的运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指导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中左室电极导线的植入并评价CRT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拟行CRT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例,起搏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计算LVEF、Tei指数、左右心室间不同步参数(T1-T2),QRS距左室各节段收缩峰值时间的标准差(Ts-SD),经心率校正的Ts-SD(Ts-SDC),并根据组织同步显像图(TSI)的色彩计算TSI指数.结合组织速度显像、追踪显像、组织同步显像3种方法判断左室延迟收缩的部位和程度,根据延迟的部位选择靶静脉及导线植入的浓度,比较起搏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起搏前左室延迟收缩的部位存在的个体差异.在组织多普勒指导下,2例选择了左室后静脉,2例选择了左室侧静脉,3例选择了左室侧后静脉.起搏后7~10天,所有患者左心功能改善:LVEF由起搏前的(27.3±7.4)﹪增高至(40.7±8.9)﹪(P<0.01),Tei指数由1.23±0.70降低至0.83±0.33(P<0.05),且心率较起搏前减慢(P<0.05);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改善:TSI指数由起搏前的2.03±0.22降低至1.62±0.33(P<0.05),Ts-SDC由191.39±47.35降低至119.45±62.02(P<0.05);左右心室间收缩不同步改善:T1-T2由起搏前(49.14±26.82)ms降低至(15.43±11.30)ms(P<0.05);左房内径起搏后缩小(P<0.01).结论组织多普勒可用于识别心室机械不同步的程度和部位,对于指导CRT中室电极导线的植入和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组织多普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左室电极导线
孙宝贵 史浩颖 金炜 汪芳 舒先红 潘翠珍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心超室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5-78
2005-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