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微小血管密度、管腔面积、管腔长径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价膀胱微小血管密度、管腔面积、管腔长径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4例膀胱癌患者肿瘤组织使用单克隆抗体CD31(JC/70A)的免疫染色和电子计算机画像解析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微小血管和微小血管腔数显示相似的倾向,微小血管比微小血管腔数更加相关肿瘤的Grade、Stage、肿瘤形态和大小.微小血管腔面积与微小血管数、微小血管腔数呈现逆相关关系,G1、pTa以及1cm未满的肿瘤具有大的微小血管面积,微小血管数也比较少.微小血管腔长径与肿瘤细胞的浸润方向的同行样式相关肿瘤恶性度和浸润进展.结论:膀胱癌的这些微小血管形态的测定对于患者的预后预测和治疗法选择是有用的.提示肿瘤微小血管扩张机能的增加和血液循环的改善能够抑制肿瘤的进展和血管新生.
膀胱癌 微小血管密度 管腔面积 管腔长径
苏晶石 王欣 刘铸 梁军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浙江绍兴)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58-63
2005-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