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海春麦田草害及杂草群落种群演替研究

本文通过对青海春麦田杂草调查,并比较十余年前后调查结果,分析研究麦田草害情况和杂草种群演替趋势及原因.认为青海麦田杂草发生种类没有变化.杂草总危害和严重危害率明显下降,但杂草群落种群演替明显.杂草群落中原来占优势的野燕麦改(Avena fatua)、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藜(Chenpodium album)、野芥菜(Brassica junce)、遏兰菜(Thlaspi arvense)等杂草发生危害下降.草害指数分别由26.18、15.68、18.44、6.67和4.4减少至16.51、7.9、3.2、2.24、和2.4,而原来较次要、抗(耐)药性较强的杂草如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猪殃殃(Galium a-parine)、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等的发生危害加重,草害指数分别由11.84、7.41、7.05增加到14.21、9.16、10.66.还对农田杂草群落危害及不同生态区草害的演替情况作了分析.麦田杂草群落种群演替的主要原因是除草剂的单一品种长期使用和耕作管理不当引起的.作者还就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

麦田草害 种群演替 成因 对策

邱学林 辛存岳 郭青云

青海省农科院植保所(西宁)

国内会议

第六次全国杂草科学学术研讨会

南宁

中文

100-104

1999-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