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段)生态安全体系建设的经济地理基础及其景观生态学意义

本文以河南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地理现状为基础,着重从维护生态安全绿化带建设的生态功能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状况的人口密度、人均耕地面积、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农业GDP/GDP的比例、地均农业GDP产出、地均GDP产出、城市化率等7个指标确定不同区域绿化带的规模.从森林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角度,以河南的气候和树种的区系特征及物种的多样性、植被地带性、生态功能综合性、物种的自然演替、景观走廓的美学特性及人文关怀意识等方面,设计了中线工程(河南段)黄河以南干渠两侧以防护和景观为主的4种树种配置模式,黄河以北3种模式,并对其合理配置进行了研究.文章的研究为中线工程生态安全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期形成具有中原地域特色和深厚文化底韵的森林生态安全体系.

南水北调工程 生态安全 经济地理 景观生态学

卫发兴 刘国伟 马少静 安冬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国内会议

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

郑州

中文

1362-1369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