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金矿集区晚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年代学与地球动力学背景
应用<”40>Ar/<”39>Ar激光阶段加热技术对胶东地区典型的金矿床及含矿侵入岩共39个样品、84个单矿物(或单矿物集合体)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学研究.焦家、新城和望儿山金矿与金矿化共生的绢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21.0±0.4Ma至119.0±0.2Ma(2σ,下同),蓬家夼金矿的含金蚀变绢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为120.8±0.4Ma至119.6±0.4Ma,而乳山金矿的蚀变绢云母给出了两组<”40>Ar/<”39>Ar年龄,分别为156.7±0.6Ma至155.8±0.05Ma和108.2±0.3Ma至107.4±0.2Ma.上庄花岗闪长岩、鹊山花岗岩和昆俞山花岗岩分别与焦家-新城-望儿山、蓬家夼和乳山金矿在空间上密切相关,它们的年龄分别为124.5-124Ma(黑云母<”40>Ar/<”39>Ar)、125.2-123.8Ma(黑云母<”40>Ar/<”39>Ar)和160-157Ma(锆石SHRIMP U-Pb,Zhang 2002)这些数据表明,胶东地区在晚中生代时期发生过三次区域金成矿作用,其中强度最大的一次发生于早白垩世.结合已有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认为,胶东地区在晚中生代发生过明显的岩石圈减薄和强烈的地壳拉张,这一深部地球动力学背景是胶东大规模金成矿作用的主要控制因素.巨型郯庐断裂在白垩纪时期发生的重大构造性质转换(转换挤压→转换拉张)也是上述深部过程的响应,并控制了胶东主要金矿床/矿体的空间定位.
成矿作用 地球动力学 激光阶段加热 胶东地区 金矿床 含矿侵入岩 年代学
李建威
中国地质大学岩石圈演化与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武汉)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97-100
200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