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FISH微核技术在辐射生物剂量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辐射致癌机制中DNA损伤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可以用细胞遗传学技术预测职业或事故受照的个体癌的危险,应用最多是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CB微核(CBMN)法优点是计数相对容易,可以记录较大数量的细胞.缺点是自发率高,受年龄影响大,对辐射特异性差.荧原位杂交(FISH)技术首先被Pinkel引入到辐射领域,其原理是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核酸结合,形成可检测的杂交双链核酸.辐射诱发的微核大多源于染色体的无着丝粒断片,而自发的微核很大比例含有全染色体,用FISH微核法可以确定微核的来源:无着丝粒微核(CBMN-C)不会被荧光物质标记,而含染色体着丝粒微核(CBMN+C)将被明显标记.近年来对原爆幸存者和职业受照者的研究,推算出的剂量当量与实际记录的剂量较为一致.本研究目的是建立FISH微核方法,使之成为计数容易、精确的生物剂量计用于医用X射线工作者进行累积剂量的估算.

FISH微核 辐射生物剂量学 辐射致癌 DNA损伤 染色体畸变

赵永成 田素青 王继先 范亚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天津)

国内会议

2004全国医用辐射防护与安全学术研讨会

海口

中文

222-223

200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