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分型与临床关系的研究

1986年9月天津召开的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1”>,将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分为粗颗粒型(M<,3a>)和细颗粒型(M<,3b>)两个亚型.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M<,3>病例粗细颗粒混杂,难以严格分型,诊断结果也因人而异,国内车春兰<””2”>、李顺义<””3”>等人也认为如此.李顺义等提出凡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30%即可诊断为M<,3>,不必再划分为M<,3a>和M<,3b>,但国内有人报道58例M<,3>,其中粗颗粒型28例,细颗粒型30例,认为M<,3a>WBC减少显著,出血明显,DIC发病率高;M<,3b>对化疗效果较好,生存期较长,所以他们认为区分M<,3>亚型有助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4”>.为解决目前国内M<,3>因粗细颗粒混杂而造成的分型困难,并使国内分型标准为一致,有利于学术交流,将我院确诊为M<,3>的标本重新阅片总结,并根据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的百分比情况,制定了M<,3>各亚型的诊断标准<””5”>,并对各亚型与临床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临床关系 实验室诊断 诊断分型

王克强 刘瑞锁 赵辉

泰安市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

国内会议

第二届世界华人临床生化和检验医学大会暨第六届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南京

中文

408-410

2004-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