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
目的:观察5-氮杂胞苷(5-aza)体外诱导分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tem Cells,MSCs)成为心肌细胞的作用,并为进一步体内研究而进行细胞标记.方法:提取小型猪骨髓20ml,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和诱导组,其中诱导组在培养第3天加入5-aza(10μmol/L),分别在培养2周和4周时观察两组细胞光镜、电镜下形态,4周时进行磷钨酸—苏木素染色(PTAH)和肌动蛋白(actin)免疫组化染色.诱导组MSCs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BrdU,5μg/ml),分别在作用后第2周和第4周,利用Bud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检测BrdU标记方法.此外,用含有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病毒转染诱导组MSCs,利用X-gal染色检测LacZ基因表达的半乳糖苷酶,观察诱导分化后MSCs的体外标记情况.结果:体外能够成功地分离骨髓MSCs,5-aza诱导分化2周和4周后的MSCs在光镜下明显成为梭形,形态类似肌细胞.电镜下诱导分化后的MSCs在2周时出现肌丝结构,4周时肌丝明显增多.PTAH染色显示超过70%的细胞具有横纹肌的染色性质,actin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超过80%的诱导后MSCs肌动蛋白呈阳性表达.体外Brdu单克隆抗体检测BrdU掺入到MSCs细胞核中,X-gal染色证明LacZ基因能够进入MSCs并表达,两种体外标记方法在标记2周和4周时都为阳性.结论:5-aza能够诱导骨髓MSCs成为心肌细胞,BrdU掺入和含有LacZ基因的复制缺陷腺病毒转染能够成功对诱导分化后MSCs进行标记,并且标记持续至少4周.
5氮杂胞苷 诱导分化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心肌细胞 体外标记 人体细胞学
吴炜 张抒扬 陈连凤 袁岩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 心内科(北京市)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0-63
2004-03-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