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IFG,I-IGT及IFG合并IGT患者胰岛素分泌及抵抗模式的比较
自从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于1997年提出IFG以来,临床和流行病研究对空腹和餐后血糖的发生机制及临床后果的探索和争论从未曾停止.尤其是流行病学研究,各地科学家或进行大规模横断面研究或长时间前瞻研究,但目前对IFG和IGT的发病机制是否相同,它们是否代表不同胰岛素分泌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的人群还存在疑惑.有学者认为IGT人群的胰岛素抵抗更突出而IFG则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但是也有人持相反观点.目前已经有中国人群的IFG和IGT的发病率调查,但对其胰岛素分泌功能和抵抗水平模式的分析的报道不足,我们对上海瑞金医院2004年3月到7月所有在门诊进行OGTT试验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的分析,希望能得到国内IFG,IGT,IFG/IGT人群在这方面的资料,有助对其糖尿病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及不同干预措施的选择.
糖尿病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病理生理 实验室诊断
谢晓燕 顾燕云 刘优萍 李纪平 张迪 周文中 刘赟 俞璐 徐伟斌 李鸿 韩俊峰 李华峰 田景琰 骆天红 李果 罗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国内会议
济南
中文
132-133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