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Barrett”s食管和胃食管反流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了解中国人Barrett”s食管的发生状况及其和胃食管反流的相关性.方法:391例患者加入本研究,在胃镜下根据SCJ的位置将患者分为三组,并记录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和程度.通过对齿状线远端的柱状黏膜活检标本的HE和AB(pH2.5)染色进行肠化生(IM)的确认和病理诊断.结果:LSBE、SSBE发生率分别是26.53%、33.58%、GEJ处肠化发生率34.00%.肠化生的发生率在40岁以后渐达高峰,男女肠化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共诊断异型增生12例(其中低度异型增生7例、高度异型增生5例),贲门癌15例,食管腺癌1例;齿状线向切齿方向上移距离越长,则RE的发病率越高,发病程度越重.结论:(1)LSBE、SSBE和GEJ处肠化生发率无显著差异;(2)肠化生主要发生在40岁以后;(3)应重视食管末端及胃-食管连接处异型增生的诊断;(4)贲门癌发病率远高于食管腺癌;(5)BE是胃-食管反流造成食管下段黏膜的适应性改变.
Barrett”s食管 胃食管反流 胃镜 反流性食管炎 鉴别诊断 病理诊断
张军 陈晓黎 王康敏 郭晓丹 左爱莉 龚均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国内会议
广西桂林
中文
152-156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