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产籽粒9 000kg/hm<”2>)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是高产(产籽粒6 000~7 500kg/hm<”2>)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划分衰老阶段,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氮肥后移,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培育超高产麦田土壤肥力等措施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黄淮麦区 冬小麦 衰老 生物产量 栽培

于振文 田奇卓 潘庆民 岳寿松 姜东 王东

山东农业大学农业部小麦栽培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山东泰安)

国内会议

2004”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

武汉

中文

100-108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