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红李”早期丰产栽培技术
20世纪未,随着果品价格的下滑,加之苹果树树龄的逐渐加大等因素,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特别是老残苹果园处于弃管状态.为切实做好老残苹果园的更新改造工作,英落镇于1998年从吉林引进了”晚红李”进行示范栽培,占地6hm<”2>,采取双行带状栽植方式,按2m×3m×5m株行距,666.7m<”2>栽植95株,共定植7840株.经2000/2001年冬春的历史性特大冻害,”晚红李”树能安全越冬,正常萌芽、开花、结果,并表现出了特有的丰产性能,”晚红李”果形端正,紫红色,外观美丽,味甜而清香,多汁,微涩,耐贮运,平均单果重为86.1g,最大136.0g,果实平均纵径为5.02cm,横径为6.43cm.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晚红李”2年生树开花株数为71﹪,平均株产1.8kg,每666.7m<”2>产量为171kg,产值为410.4元;3年生树开花株数为100﹪,平均株产8.8kg,最高株产16.6kg,每666.7m<”2>产量为836kg,产值为2006.4元;4年生树平均株产24.52kg,最高株产33.4kg,每666.7m<”2>产量为2329.4kg,产值为5590.56元;5年生树平均株产29.66kg,最高株产62.8kg,每666.7m<”2>产量为2817.7kg,产值为6762.48元.至2003年全镇已发展”晚红李”12.6万株,总产量已达480t,总产值为115.2万元.本文将”晚红李”树示范园早期丰产技术总结.
丰产栽培 晚红李 双行带状栽植 丰产性能
杨云刚 母子荣 李会
辽宁省海城市英落镇果树站
国内会议
辽宁阜新
中文
102-103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