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态环境下玉米产量性状QTL分析
以玉米(Zea maysL.)自交系黄早四和Mo17为亲本得到的191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同时将衍生的184个F<,2:3>家系作为性状评价群体,分析了单株穗数、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籽粒产量在北京和新疆两个生态环境下的表现,并比较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定位结果.检测结果表明,在两个环境下共检测出47个QTL,分布于除第10染色体以外的9条染色体上,其中与单株穗数相关的QTL10个,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3﹪~25.6﹪;与穗行数相关的QTL13个,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5﹪~23.2﹪;与行粒数相关的QTL9个,解释的表型变异为5.4﹪~13.7﹪;与百粒重相关的QTL10个,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4.9﹪~13.3﹪;与单株籽粒产量相关的QTL有5个,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6.1﹪~35.8﹪.大部分产量QTL只在单一环境下被检测到,说明产量相关QTL与环境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那些表型相关显著的产量性状,它们的QTL容易在相同或相邻标记区间检测到.研究发现若干个QTL富集区域,可能是发掘通用QTL的侯选位点.
玉米 产量性状 环境 数量性状位点 分子标记
兰进好 李新海 高树仁 张世煌 张宝石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沈阳农业大学(沈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北京) 沈阳农业大学(沈阳)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2-159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