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肝脏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肝脏最佳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5只,用3﹪戊巴比妥钠麻醇后,在其他参数不变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扫描线圈与FOV行常规MRI扫描;用SE-EPI序列不同b值、TR值以及层厚2与5mm分别行扩散成像扫描,以ADC值、质量指数、信噪比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随着b值的增大,肝脏平均ADC值与质量指数均变小(P值<0.01),但b=10、50、100三者图像的质量指数差别较小(P>0.05),b=800质量指数与信噪比均较差.②TR值逐渐增大时,图像的质量指数与信噪比以及肝脏ADC值变化均很小(P>0.05).③层厚为2mm时,图像的质量指数较层厚为5mm高,信噪比则较后者低(P值<0.01).④膝关节线圈扫描较头部线圈图像的信噪比有明显增大,而图像的质量指数反而有所减小,(P值<0.01).⑤随着FOV的增大,信噪比增大,但质量指数先增加后下降(P值<0.01).结论:合适的b值、层厚、线圈、FOV以及深度麻醉等在兔肝脏扩散成像中有重要意义;在高场强磁共振中,头部线圈、b值100、层厚2mm、适中的FOV与TR值以及深度麻醉、较大NEX等能获得较高质量的DWI图像.

肝脏 磁共振成像 扩散成像 影像技术学

肖恩华 袁友红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科(湖南长沙)

国内会议

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

广西南宁

中文

53-58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