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豆状囊尾蚴病诊治
兔豆状囊尾蚴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pisiformis)的幼虫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pisiformis)寄生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的一种绦虫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发生.虽然本病很少引起死亡,但可使感染兔生长发育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容易继发其它疾病,对养兔业危害极大.2004年3月,泰顺县山野兔业发展有限公司从邻近8家养兔户收购的105只肉兔,在屠宰加工时发现有86只兔肝脏表面和肝脏切面有许多灰白色或黄白色弯曲的条纹状病灶.通过将病料送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医研究所检查,确诊为兔豆状囊尾蚴,感染率达81.9﹪,感染之高令人吃惊.然而,采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制的吸绦灵缓释剂对肉兔养殖场感染豆状囊尾蚴的病兔进行治疗,疗效显著,经防治的兔,毛色变光泽,体重明显增加.
豆状囊尾蚴病 吸绦灵缓释剂 肉兔 临床治疗 病例诊断
周永学 张雪娟 曾人跃
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浙江省泰顺县畜牧兽医站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5次代表大会暨第8次学术研讨会
桂林
中文
237-238
200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