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球虫3-1E和CDPK核酸疫苗的研制及其免疫保护效果
应用本实验室克隆的鸡IFN-γ基因、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甘肃株3-1E和CDPK基因,单独或串连于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Zeo(+),成功构建了单价、双价和三价的真核重组质粒:pcI、pcC、pcE、pcE、pcCI、pcEIpcCEI等7种.通过脂质体转染试剂盒将pcE和pcC真核重组质粒转染入BHK细胞,收集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提取细胞的总RNA,反转录之后使用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质粒在细胞中的转录情况,琼脂糖电泳检测到各自的特异性条带,说明pcE和pcC真核重组质粒可在真核细胞中诱导表达蛋白.采用MTT法对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进行了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研究表明,在一免后7天,各免疫组淋转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二免后7天和感染后7天,各免疫组淋转水平有显著性提高,说明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及加强免疫后,各免疫组具有较强的诱导鸡的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通过对pcE和pcC免疫组肌肉组织基因组DNA的提取、总RNA的提取,反转录、PCR鉴定结果表明,核酸疫苗至少可在体内存在并持续表达1个月.对所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进行了球虫感染鸡的免疫保护研究,在每次核酸疫苗免疫鸡只前对注射部位进行25﹪蔗糖的预处理,间隔睛周两次免疫,二免后7天攻击3×10<”4>个Et GS卵囊,7天后杀鸡观察免疫组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免疫组与感染对照组相比,均可降低卵囊产量(54.76~80.95﹪)、降低病变值(35~57.5﹪)、提高相对增重率(83.41~103.06﹪),综合抗球虫指数(ACI)达到或接近中等(142.41~171.09)的抗球虫效果.
核酸疫苗 球虫 基因克隆 免疫保护
周建民 汪明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5次代表大会暨第8次学术研讨会
桂林
中文
101-108
2004-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