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性痛机理研究进展及其对针刺镇痛机理研究的启示
疼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占就诊人数的四分之一强,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治疗疼痛的关键在于对疼痛的机制的了解,随着疼痛机制研究的进展,很多确切有效的止痛药物也相继问世,从而带来临床疼痛治疗的进步.针刺是治疗各种疼痛特别是慢性痛的有效手段,疼痛机制研究的进展同时也推动了针刺镇痛的机理的研究.因此,了解疼痛机制研究的进展必然会对针刺镇痛机理的研究带来很多有益的启示.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很多慢性疼痛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特别是神经性疼痛.炎性痛的主要特征是正常的无害刺激亦引起疼痛.1965年Melzack和Wall闸门控制学说揭示了中枢神经系统对不同条件的反应,即神经可塑性.有关神经可塑性改变的研究,突出了环境因素在痛觉反应中的重要性.近来研究则多集中于炎性痛与受体、离子通道、信号转导分子及其通路的关系.本文就近年来炎性痛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慢性炎性疼痛 针刺镇痛 中枢神经系统 病理机制
王升旭 龚伟
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针灸骨伤教研室(广州市同和)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74-185
2004-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