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针灸穴法流派的学术技术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针灸穴法流派是宋元以来兴起的一个重要的针灸临床学派.所谓穴法,并非单指取穴法,而是以穴位为纲,针对某病在取穴,配穴处方及针刺技法三个方面一起加以解决的方法,亦即是一种针灸临床思维的方法.穴法流派的代表人物有王国瑞、席弘、陈会、凌汉章等,其代表著作有《玉龙歌》、《神应经》等.其学术渊源可上溯至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学术思想是注重临床,在临床取穴,处方和技法方面崇尚简约,注重实效,将对病证治疗的配穴处方,取穴,针刺法三个技术关键放在同一个平台来考量.取穴喜用同身寸简便取穴法,并重视体表标志;创针灸配穴处方”对穴”法;针刺法喜用单式手法和主张平补平泻的补泻观;传授学术经验与心得喜用歌赋的形式.使得医生在处理疾病时,得穴即已得法,唱吟即已得技,按穴施术,必得效验.其学术技术上的特点真正体现了针灸治疗简、便、验、廉的特点.
针灸各家学说 穴法流派 平补平泻 针灸配穴处方 针灸技法
王毅刚 敖红 刘渝波
重庆市中医研究院(重庆)
国内会议
重庆
中文
18-23
2004-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