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ERIC-PCR的分子杂交技术对大熊猫肠道菌群结构的分析

大熊猫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就已广布于我国南半部,因而著有”活化石”之称,对其肠道微生物菌群中优势菌结构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便以三只大熊猫的粪便微生物总DNA为模板,获得反映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的ERIC-PCR及Southernblotting指纹图谱,采用UVIBANDMap软件比较所得微生物优势菌群落结构特征的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大熊猫肠道优势杆菌菌群结构在个体间及个体不同时期表现相对比较高的稳定性和相似性(相似性大于80﹪).同时也证明本实验采用DNA提取方法、ERIC-PCR、Southern杂交等技术高重复性及在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区系研究中的可行性.

ERIC-PCR southern杂交 大熊猫 肠道微生物

鲁海峰 魏桂芳 赵立平 王爱善 顾建萍 金会宇 孙强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与生态基因组学实验室 上海动物园 上海野生动物园

国内会议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三届第七次学术研讨会

江苏无锡

中文

392-393

2004-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