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粘度对气液固逆流三相湍动床整体及局部动力学行为的影响

应用开发的微电导探针测试技术,对聚乙烯颗粒(d<,p>=4.01mm,p<,s>=926kg.m<”-3>)为固相,水、0.05﹪(ω)SCMC(羧甲基纤维素钠)及0.2﹪(ω)SCMC水溶液为液相,空气为气相的逆流三相湍动床(ITPTB)的各相局部含率进行了同时测定,获得了540套局部相含率实验数据.在表观气速u<,g>等于U<,g3>(颗粒在轴向均匀分布时的表观气速)时,通过对局部固含率(ε<,s>)和局部气含率(ε<,g>)的径向分布实验研究发现:ε<,s>呈现床中心处小,床壁处大的分布规律,且在r/R=0.75~0.90范围内有一个极大值峰,极大值峰在径向出现的范围与传统流化床相比增大;ε<,g>呈现床中心处最大,床壁最小的分布规律,与传统流化床相比ε<,g>在径向上的非均匀性分布愈加明显.另外,根据ε<,s>的轴向分布特性,确定了ITPTB的不同操作流型,得到了相应流型下三个特征表观气速U<,g1>、U<,g2>、和U<,g3>实验考察了液体的粘度(μl)、颗粒静止高度与颗粒和液体总静止高度之比(H<,so/H<,o>)及液体止高度(H<,10>)对三个特征表观气速U<,g1>、U<,g2>、和U<,g3>的影响规律.

逆向三相湍动床 微电导探针 液体粘度 特征表观气速

曹长青 刘明言 王一平 秦秀云 胡宗定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

国内会议

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山东烟台

中文

619-625

200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